网上有关“早期地球是怎么演变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早期地球是怎么演变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太阳系在大约50亿年前诞生后,大约过了5亿年,地球开始形成。地球是由原始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首先,星子聚集成行星胎,然后再增生而形成原始地球。
原始地球所获得的星子是比较冷的,但是每个落到原始地球上的星子都有很高的运动能量,这种能量因冲击转化为热能;另外,由于星子的堆积使地球行星外部重量增加,内部受压缩,消耗在压缩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被保存下来;再加上放射性元素铀、钍、钾等的衰变产生的热积累,地球开始变热,并最终导致大部分地区温度超过铁的熔点。原始地球中的金属铁、镍及硫化铁熔化,并因密度大而流向地球的中心部位,从而形成液态铁质地核。
随后,地球的平均温度进一步上升,引起地球内部大部分物质熔融,比母质轻的熔融物质向上浮动,把热带到地表,经冷却后又向下沉没,这种对流作用控制下的物质移动,使原始地球产生全球性的分异,演化成分层的地球,即中心为铁质地核,表层为低熔点的较轻物质组成的最原始的陆核,陆核进一步增生、扩大形成地壳。地核与地壳之间为地幔。分异作用是地球内部最重要的作用,它导致了地壳及大陆的形成,并导致大气和海洋的形成。
氢和氧结合成的水,原先潜藏于一些矿物中。当原始地球变热并部分熔融时,水释放出来并随熔岩运移到地表,大部分以蒸汽状态逸散,其余部分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进程中逐渐充满大洋。在原始地球变热而产生分异作用的过程中,从地球内部释放出来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圈。早期地球的大气圈成分与现代不同,正是由于紫外辐射的能量促使原始大气成分之间发生反应,从无机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然后发展成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的多分子体系,再演变成细胞,生命得以开始和进化。
经过早期分异阶段,地幔固结,原始地壳和大陆发育,并形成了大洋和大气圈。
地核和地幔的变化对地球磁场的变化起主导作用。地质构造演化、板块的形成与运动,以及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说明,地球内部处于热学和力学不平衡的状态,存在巨大的力源,使运动持续不停。
地核的2个可测的物理特性是磁场和热量。地核通过2个重要的直接途径对地幔产生影响:①向地幔底部提供热量,激励地幔深处的热对流,即热的输出是通过传导与对流;②对地幔施加一种机械的转矩,这种相互机械作用和包括大气运动等在内的其他地球过程,决定了一天的长短变化和地球转轴在空间的定向。
地幔对流是发生在地幔中的一种热方式,也是一种地幔物质的运动过程。地幔中的这种热对流作用是地球内部向地球表面输送能量、动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很可能就是地球演化的驱动力。
地球的最上层是厚约100千米的坚硬岩石层,称为岩石圈,它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岩石圈下面是上地幔的低速层,其物质少部分是熔化的,但固体介质长期处在高温高压环境中会具有流变特征,整个低速层便可以发生流动变形,故称为软流圈,其下界深约220千米。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构造活动带割裂的、持续不断地相对运动着的若干刚性板块。最早曾将全球岩石圈分为6个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澳板块和南极板块。这些板块的边界并非大陆边缘,而是海岭、岛弧构造和水平断裂。除太平洋板块完全是水域外,其余都是海陆兼有。绝大部分的地震和火山发生在板块边界处。板块构造对大陆陆块的联结和分离,对生物物种的迁移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板块大地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层的大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主要是这些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板块变形主要发生在它们的边界部位,板内变形主要是大范围的造山运动。地球表面有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以及大西洋中一条很长的弱地震带,这些地震带正是板块的边界。
美洲、非洲、欧洲和格陵兰在2亿年前的很长时间里都是连在一起的,约在2亿年前才开始分裂,后来扩张形成大西洋,这种过程叫做“离散”;而印度板块还只是到了距今0.7亿~0.6亿年前才漂移到亚洲附近,随后与欧亚板块产生相互碰撞。这种过程叫做“汇聚”。板块会分离和碰撞,还会沿转换断层相互滑动,这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关键。
在板块碰撞过程中,重的大洋岩石圈向较轻的大陆岩石圈之下的地幔中插进去,称为“俯冲”。正是因为印度板块的俯冲,使我国青藏高原在新生代隆起成为全球地壳厚度最大的、陆地上海拔高程最高的地区,对全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板块的汇聚和离散及其持续不断的运动,给形成矿产造成了许多有利条件。在汇聚区,岩石圈俯冲到大陆或岛弧下发生重熔,含矿溶液上涌。世界上许多硫化物矿床都与板块汇聚有关。在岛弧与大陆之间的边缘海区,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创造了生油条件,我国东海、黄海和南海就是这类地域。板块的离散边界是新海底产生的地方,海水侵入岩石裂隙,溶解地幔上涌的物质,产生热水矿床。
谁创造了地球
关心我们这个地球,并热爱它的人,难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具有了一定科学知识的当代人,当然不会相信上帝“
创世说
”这样的答案。实际上,早在18世纪,法国生物学家
布封
就以他的彗星碰撞说打破了神学的禁锢。然而,人们也许还不知道,随着科学的进步,关于地球成因的学说已多达十多种,它们主要是:
1、彗星碰撞说。认为
很久很久以前
,一颗彗星进入太阳内,从太阳上面打下了包括地球在内的几个不同行星。(1749年)
2、
陨星
说。认为陨星积聚形成太阳和行星(1755年,
康德
在《
宇宙发展史概论
》中提出的)。
3、宇宙
星云说
。1796年,法国拉
普拉斯
在《
宇宙体系论
》中提出。认为星云(尘埃)积聚,产生太阳,太阳排出气体物质而形成行星。
4、双星说。认为除太阳之外,曾经有地第二颗恒星,行星都是由这颗恒星产生的。
5、行星平面说。认为所有的行星都在一个平面
上绕
太阳转,因而太阳系才能由原始的星云盘而产生。
6、卫星说。认为
海王星
、地球和
土星的卫星
大小大体相等,也可能存在过数百个同月球一样大的天体,它们构成了太阳系,而我们已知的卫星则是被遗留下来的“未被利用的”材料。
在以上众多的学说当中,康德的陨星假说与普拉斯的宇宙星云说,虽然在具体说法上有所不同,但二者都认为太阳系起源于弥漫物质(星云)。因此,后来把这个假说统称为康德——
拉普拉斯
假说,而被相当多的科学家所认可。
但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
星云假说
”也暴露了不少不能自圆其说的新问题。如逆行卫星和
角动量
分布异常问题。根据天文学家观察到的事实:在太阳系的系统内,太阳本身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7%,角动量只占0.73%;而其他
九大行星
及所有的卫星、彗星、
流星群
等总共占太阳系总质量的0.13%,但它们的角动量却占99.27%。这个奇特现象,天文学上称为
太阳系角动量分布
异常问题。星云说对产生这种分布异常的原因“束手无策”。
另外,现代宇航科学发现越来越多的太空星体互相碰撞的现象,1979年8月30日美国的一颗卫星P78-1拍摄到了一个罕见的现象:一颗彗星以每秒560千米的高速,一头栽入了太阳的烈焰中。照片清晰地记录了彗星冲向太阳被吞噬的情景,12小时以后,彗星就无影无踪了。
既然宇宙间存在天体相撞的事实,那么,布封的“彗星碰撞”说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于是新的
灾变说
应运而生。
今天,
地球起源
的学说层出不穷,但地球是怎样形成的,仍是一个谜。
宇宙大爆炸创造了地球,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就像当时爆炸产生的一个碎片。
目前科学界发现了红衣现象,发现宇宙中光并不是沿直线传播,而是略微产生了一点弧度,所以假设并初步证实了宇宙大爆炸学说。
至于地球上产生的物质,都是由于很多年的衍变,包括大爆炸中产生的核聚变等等,出现的。现在没有发现规律,也不是谁主宰,而是某种特殊的变化形成的万物,就像辣椒放在宇宙中经过紫外线的照射发生变异,可以变的又大又甜一样。
关于“早期地球是怎么演变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云依甜]投稿,不代表发明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aiemp.cn/cshi/202501-185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发明号的签约作者“云依甜”!
希望本篇文章《早期地球是怎么演变的?》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发明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早期地球是怎么演变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早期地球是怎么演变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太阳系...